1. 絲綢之路西至歐洲的哪里
絲綢之路實際上是東西和南北交匯在一起的道路網
絲綢之路,是古代貫通中西方的商路。自玉門關、陽關出西域有兩道:
南道,從鄯善(本名樓蘭國。舊都在樓蘭城,遺址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北岸),傍南山北,波河西行,至莎車(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莎車縣、葉城縣一帶)。南道西逾西逾蔥嶺(古代對今帕米爾高原及昆侖山、喀喇昆侖山西部諸山的統稱)則出大月氏(中亞地區(qū))、安息(伊朗高原)。
北道,自車師前王庭(今吐魯番),隨北山,波河西行至疏勒(今喀什)。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(大概在今費爾干納盆地)、康居(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)、奄蔡(黑海、咸海間)。
古代西域。狹義上是指玉門關、陽關以西,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,巴爾喀什湖東、南及新疆廣大地區(qū)。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(qū),包括亞洲中、西部,印度半島的地區(qū)等。
西域位于歐亞大陸中心,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。
西域一帶,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,開始獨立發(fā)展,逐漸繁榮。西域各國利用地處東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優(yōu)勢而逐漸發(fā)展。有“西域三十六國”之說。至漢代,已不只36國。《漢書·西域傳》記載在公元前6年~5年中西域分裂為50余國。
古代西域地區(qū),幅員遼闊,國家眾多,經濟比較繁榮,地處東西方交往要道,商貿發(fā)達。但由于地形(高山、沙漠、河流湖泊等)阻隔,絲綢之路至西域地區(qū)交通比較崎嶇復雜。因而,絲綢之路從玉門關、陽關以西大致分為南北兩路。實際上,絲綢之路至該地區(qū)還有許多岔道。
2. 絲綢之路西方終點
絲綢之路以西漢首都長安為起點,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(中亞地區(qū))。
"絲綢之路"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,連接亞洲、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(yè)貿易路線。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。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。
"陸上絲綢之路"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(yè)貿易通道,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,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,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、政治、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。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(東漢時為洛陽),經河西走廊到敦煌。
拓展資料:
絲綢之路的意義:
絲綢之路的開辟,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,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。這條絲綢之路,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。在工業(yè)化到來的時刻,完成了它的使命。它已被東起連云港,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國際鐵路線所取代。但是,它仍有可開發(fā)的新價值。
3. 絲綢之路到歐洲哪里
陸上絲路對于宋朝來說基本上就算斷了。 海上絲路,東邊到日本,西邊海路輾轉到紅海也就是非洲東海岸,上岸之后有貿易到北非和歐洲
4. 絲綢之路到歐洲的哪個國家
最經典的陸上絲綢之路,我中華向西經河西走廊,過西域三十六國,過康居、大宛、大夏,過安息、條支后至大秦,今天大概就是陜西、甘肅、新疆、中亞五國、阿富汗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土耳其、希臘、意大利等國。
陸上絲綢之路在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支路,比如新疆可以分成南北兩線,北線走烏孫,南線走龜茲;吐谷渾繁榮時期絲綢之路曾經過青海??;亦有南方之青衣道,經夜郎國、滇國至膘國、天竺等地,再經天方等國亦可至西方。此外還有海上絲綢之路,路線亦繁多,最常用一條是經廣州、泉州、明州等港口經扶南、林邑、真臘、暹羅、滿剌加、天竺、天方等地,可至西方5. 絲綢之路經過歐洲哪些國家
傳統的絲綢之路,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,經中亞國家、阿富汗、伊朗等而達地中海,以羅馬為終點,全長6440公里。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,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。
在漢代,通過絲綢之路絲綢和茶葉傳入西方。唐宋時,通過海上絲綢之路,陶瓷傳入西方。元明時期絲路暢通,中西交流興旺,中國的緞匹、繡彩、金錦、絲綢、茶葉、瓷器、藥材等商品紛紛向西。
除了絲綢、瓷器以外,造紙、印刷、漆器、火藥、指南針等等代表東方文明的中國物產和技術的西傳卻是難以統計的,絲綢之路的暢通繁榮,也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,對以后相互的社會和民族意識形態(tài)發(fā)展,產生了很多積極、深遠的影響。絲綢之路的開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
6. 絲綢之路到達歐洲的哪里
起點
長安
終點
羅馬
影響
最早最重要的東西方文明交流通道
絲綢之路
長安-天山廊道的路網
高峰時期
漢、唐、宋、元、明
開創(chuàng)期
西漢
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(前202年—8年)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(今西安)為起點,經甘肅、新疆,到中亞、西亞,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。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。
7. 絲綢之路傳入歐洲的東西
是的
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早的中西貿易通道。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國的長安,那里曾是漢朝和唐朝的首都。絲綢是我國的特產,也是傳入國外的早期商品之一。
絲綢之路從歐洲經過埃及、索馬里、阿拉伯半島、伊朗、阿富汗、中亞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爪哇群島、菲律賓直到中國。
當時全國各地的絲綢都先集中在長安以后,再由各國的商隊,經過陜甘高原,穿過河西走廊,最后到達當時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。
因此,人們稱這條貿易通道為“絲綢之路”。
絲綢之路是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,實際上并不是只有一條路。一般來說,有3條路,分別是南道、北道和中道。
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(前202年—8年)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(今西安)為起點,經甘肅、新疆,到中亞、西亞,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。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。
1877年,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?;舴以谄渲鳌吨袊芬粫校选皬墓?14年至公元127年間,中國與中亞、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”命名為“絲綢之路”,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,并正式運用。
“海上絲綢之路”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,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,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。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,發(fā)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,繁榮于唐宋時期,轉變于明清時期,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。